最早接永L本這個詞,是 從幾米 老師那里。他的作品圖畫精巧別致,文字凝練深省,用一種柔和靈活的伎俩,讓你了解自己以及自己與世界的關系。不像 秋雨 老師的博廣達觀,也不似 劉墉 老師的一針見血,他讓每一個讀他的成年人,放下自己年歲的身段,像個純稚的少年,徜徉於久違的空想之中。
又過了數年,繪本,或稱繪本圖畫書悄悄登陸在兒童閱讀的孤島上。不愧是外來物種,它強勢登場,很快就放倒了其余所有類型的圖書。就是在本日,網上排行前十名的少兒圖書,皆被繪本所占據。為何?我想一方面是一些家長真的認為繪本好,還有一些則是受了從眾效應的影響。不论怎樣,我想談談,我對繪本的懂得,也冀望能够供给一些具體可操作的閱讀方式給大家。
想寫這篇文章,並不是因為我發現了繪本的好,而是因為我發現網上排行前十名的繪本,全然是外國版權引進的圖書。美國,英國、韓國、丹麥……我雖不是極真个民族主義,但至少也該有些民族擔憂,問題就是中國到底有沒有繪本?
我們先看看科學的解釋:繪本,也叫圖畫書,是一種圖文配合、尤其強調用圖畫來講故事的書。按照這個解釋,我覺得中國有繪本,曾經還興盛一時,至於現在是否絕種則不得而知。如我們上一輩人津津樂道的《雞毛信》、《江姐》、《李四光》,別名“君子書”,其實就是繪本!這些書受到了我們父母的歡迎,雖然黑白樸素,卻讓他們生涯五顏六色。我們這一輩津津樂道的《黑貓警長》、《葫蘆兄弟》、《大鬧天宮》、《哪吒鬧海》,別名“動畫片”,根據它改編的書,也是“繪本”。那是我們對童年最好的回憶,甚至可以成為兩個剩男剩女相親時的話題。之後呢?仿佛沒人再做,或是沒有结果,總之讓人心寒。好在我們擁有“喜羊羊”,這只瑞獸給我們一絲抚慰。
其實圖茂文精就是繪本,這一點可能在外國的繪本上表現得更為明顯。以被稱作第一套引進的優秀繪本《聰明豆》為例,05年剛剛面世,就在少兒閱讀屆掀起了軒然大波。原來書可以是這個樣子!超大幅、超清楚、超优美的圖片,卻配上超簡潔、超雅致、超深奥文字。到底我們作家長的,作孩子的,作讀者的,該讀圖還是讀字?先讀圖還是先讀字?是孩子讀還是一起讀?是3歲讀還是8歲讀?
0-3歲不適合讀書,或者說不適合主動閱讀。閱讀訓練了人的留神力,而方法不當,有可能束縛幼兒的想象力。在這個年齡段,我們要用科學的方法訓練兒童的感統能力,即应用一些簡單的器材鍛煉孩子視覺、聽覺、本體覺(運動覺)、佑X、均衡覺,如何培養以後會談到。適合閱讀的方法是被動閱讀,家長可以給她講個故事,他只有能坦然入睡就可以。4-6歲是親子關系維護時期。我經常和家長朋友談到,性格決定命運這話不必定對,但親子關系決定性格我可以打保票!偉大的教导學之父曾說,母親與孩子的關系是孩子未來處理人際關系的幻想典範!三分看智商,七分看情商,智商決定聰明,情商決定幸福,智商一輩子可以修煉,情商只有4-6歲這三年。當然,人與人的發展節奏不同,但4-8歲絕對是最佳情商訓練時期。
0-3歲,大多數孩子還認為自己和母親是一體的。假如將這個時期的孩子直接拜托給爺爺奶奶,姥姥姥爺是一個无比不感性的作法。從心理來說,孩子會有很強的恐懼感,因為你是以一種野蠻的手腕將母子拆分的,這樣的孩子會在成年後出現孤獨、膽怯的表現。我剛才也講,0-3歲须要進行必須的感統訓練,由於缺乏相應的精神與知識,導致兒童沒有進行恰當鍛煉,如缺乏佑X訓練,將會導致兒童時期的自閉症與多動症。換言之,0-3歲必須由母親來照顾。
4-6歲,是一個過渡時期。孩子終究有一天,會脫離母體。請記住,我說的脫離母體是指心理層面的脫離母體(又叫心理斷乳),具體說來6歲以後的孩子就可以獲得心理上的獨立。為了將來的離開而親近,恰是這個時期教育的主題。母親在這個時期充當著人生導師的作用,你的一顰一笑,一舉一動都是兒童模拟的對象,你和他怎麼說,他將來就會和別人怎麼說。他的性格養成,是靠你和她溝通實現的,溝通什麼?繪本為你們提供了一個話題,也就是說4-6歲是閱讀繪本的季節。
如何進行繪本親子閱讀,信任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 ,我想舉個例子來介紹我的經驗。我可以隨機拿一頁繪本舉例說明。(摘自《寶貝熊玩轉數學》)
繪本不單單是個最合適的親子話題,它的價值與魅力還在於它的功效。我們把繪本稱為功能性讀物,把讀繪本成為功能性閱讀。且看,我們如何通過讀繪本,體現繪本的功能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:
第一步,內容預習。這是家長需要做的功課。文字是給家長懂得內容的參考,可以結合圖文,控制故事內部的邏輯關系。愛上這本繪本,並讓孩子感覺出那份興奮。事實上,繪本自身也不是孩子的專利!閱讀繪本,可以讓成年人減輕壓力,打消煩惱,咀嚼生活。
第二步,看圖獵奇。繪本的特點是圖茂而文精,很顯然圖是第一位的。我們打開這一頁,孩子首先看到不是文字,而是右上方的那個誇張的長頸鹿的頭。孩子也許會注視良久,他開始覺得這個枛很有趣,他開始在內心深處問自己一些問題。如“這是什麼?”“它是一種動物麼?”“它在做什麼?”很顯然,4-6歲的兒童缺乏經驗,他基本無法給出自己一個科學的谜底。也偏偏因為如斯,他開始通過想象解決自己的問題,就像我們蒙昧而偉大的先人一樣。他開始答复自己,如“這是一種蛇吧?”“也許是個怪物!”……要我說,在這個设想力鍛煉最好的時期,我們良多家長沒有爱护,上來就開始讀文字,甚至有位“專家”请求家長指讀,簡直讓人汗顏。也許她的意思是重视知識的接收,而我想說0-12歲的孩子,尤其是0-6歲的孩子,沒有必要強調知識的主要性,中國學生的基礎知識是可圈可點的,生存才能卻是可悲可憐的。4歲的鄰居小孩會被一首唐詩,5歲的自己的孩子就必須背首宋詞超過他,違背了兒童心理發展規律,就是在害本人的孩子,害孩子的將來。
第三步,分散注意。孩子在解釋不了這個大個長頸鹿之後,他會有三種態度。其一,算了,放棄,把書一扔。其二,不行,我必須把它看明白,眼睛盯著長頸鹿達二三分鐘之久。其三,我看看別的处所,或許會弄清楚。這三種態度體現了孩子早期的情商,不過不打緊,關鍵需要家長進行引導,即“疏散注意”。當孩子開始“放棄思考”的一瞬間,家長馬上開始進行全景式的提問。如,你可以指著遠方的城堡,說道“寶貝,你看這是什麼?”;或者一邊數,一邊問他“寶貝,這里面有幾個人啊?”“他們有什麼不一樣麼?”“他們在做什麼?”“你還看到什麼啦?”孩子一定會說出一大堆無厘頭的答案,他說什麼都不要否认,都要鼓勵他(切忌不要說出對,錯,不是這樣過分具體的評價)。事實上,在繪本的世界里本身也是沒有標准答案的。藝術與科學的本賲^別是爛漫與嚴謹。繪本的畫家無法斷定他的主意,繪本的作家值得依照自己的理解去詮釋繪本,而我們作為讀者,有什麼權力認為自己說的就是對的呢?比方,你可以提問“城堡在哪?”孩子說,“在天上”,“在山上”,“在草上”,都有自己的情理,都應該及時給予鼓勵。4-6歲就要讓他盡情想象,發揮他們這方面的潛能。你可以客觀地談談自己的想法,供孩子參考,如“我覺得城堡在草地上,因為你看那片綠綠的,可能是草地!”當你如此說完,孩子也就明确,凡事都有凡事的道理,也就不會太過於“無厘頭”了。當然,再大一些,你也可以問他,集貨,“你的设法很特別,給媽媽講講為什麼這麼說呢?”或者,“你有沒有想問問媽媽的?”
第四步,回顧複習。掩卷而笑,家長和孩子因為一本甚至一頁繪本有了更深的了解,這時候可以做一下梳理,或稱分享。讓孩子簡單說說,讀到了什麼,或還記得什麼?我們再述說一下讀到了什麼,記得些什麼!經常聽到“專家”說,“要和孩子平等!”“請蹲下和孩子說話!”要我說,蹲下你可能還比孩子高,不如直接趴下算了!真正的民主同等是心理層面的,應該通過類似閱讀分享之類的活動來體現,讓孩子真正體會關心與理解。通過梳理,培養他的歸納能力,與整體意識,為6-8歲獨立閱讀做好准備。
繪本的閱讀對於孩子身心發展不無裨益!而親子閱讀對於孩子性格的构成舉足輕重!二者的結合就是最好的办法。另外,還想談一下中西方繪本,棄中取西是家長的广泛做法。棄中的理由很大水平是因為沒有什麼好的內容可以閱讀,我覺得這點十分可以理解。另外,我們通過對比可以明白地發現,中國的繪本,帶有濃厚的階級色彩,正義與邪惡勢不兩破,正義終究戰勝邪惡;西方的繪本,帶有明顯的人道颜色,凸起人文關懷,親情友誼,講愛與容纳。我和一個在以色列大使館工作的朋友交换了這個問題,我說,外國人讀外國的繪本,養成了他們獨特的性情,自我,細膩,容易快樂,善於動腦卻缺少原則與信念。那位友人頻頻點頭,沒想到我的推理和他接拥降耐鈬巳绱酥瘛V袊说奶攸c反過來就對了,沒有自我,不太細膩,不轻易快樂卻有很強的原則性、責任感跟自负心。我們當然盼望我們的兒童兼具兩種品伲饤墐深惾毕荩屈N,只有中西方繪本合起來閱讀,才干達到我們的期許,不是麼?
相关的主题文章:
留言列表